
2025年10月多地报告呼吸道合胞病毒(RSV)感染病例呈上升趋势最专业的股票配资,这种病毒北方流行期为10月至次年2月,南方提前至9月,今年全国流行周期预计较长。
浙江、上海等地报告最小感染者仅1个月龄,部分家庭出现聚集性感染。据悉,上海儿童医院急诊量较9月底增长30%,住院患儿阳性率居首位。
呼吸道合胞病毒(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, RSV)是常见呼吸道病毒,对婴幼儿、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危害较大,是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首要诱因。
呼吸道合胞病毒——并非“普通感冒”
1.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,包括流鼻涕、咳嗽、打喷嚏、发热,但高风险人群病毒易向下呼吸道蔓延,引发:
- 毛细支气管炎:肺部微小气道(毛细支气管)发炎、肿胀并充满黏液,导致呼吸困难。
- 肺炎:肺部实质发生感染。
2.如出现以下重症警示体征,需立即就医
- 呼吸困难:出现鼻翼煽动(鼻子张开)、点头式呼吸、胸部或肋骨间皮肤吸气时凹陷(三凹征)。
展开剩余75%- 呼吸急促:婴儿每分钟呼吸超过40-50次。
- 缺氧:嘴唇、指甲床发紫或发灰。
- 精神萎靡:异常嗜睡、难以唤醒、烦躁不安。
- 脱水:哭时眼泪少、小便量显著减少(如超过8小时无尿)。
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中医治疗
1.中医对RSV感染的治疗需遵循“辨证论治”原则,核心是根据患者体质、症状、病程阶段调整方案,常见思路如下——
初期(风寒/风热犯肺证):症状多为轻咳、流清涕/黄涕、低热,常用疏风散寒(如荆防败毒散)或疏风清热(如银翘散)类方药,缓解表证。
中期(痰热壅肺证):若出现咳嗽加重、痰多色黄、呼吸急促,多以清热化痰、宣肺止咳为主,常用麻杏石甘汤、桑白皮汤等,改善气道壅滞。
后期(肺脾气虚证):感染恢复期若有乏力、久咳不止、食欲不振,需健脾补肺、益气化痰,常用六君子汤、玉屏风散等,帮助正气恢复,预防复发。
2.外治疗法——穴位贴敷治疗
主要适用于RSV感染的轻症期(如初期感冒症状、恢复期久咳)或高风险人群预防(如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、老年人)。
- 缓解症状:减轻咳嗽、痰多、鼻塞等呼吸道不适,减少气道黏膜刺激。
- 辅助恢复:在感染后期帮助调理肺脾功能,改善乏力、气短、食欲差等问题,降低复发风险。
- 预防发作:对易反复感染人群,可在非发病期(如RSV流行前)贴敷,增强呼吸道抵抗力。
- 常用穴位与配伍思路
穴位选择以“调理肺脾、通利气道”为核心,需结合患者年龄(如婴幼儿与成人穴位略有差异)、症状辨证调整,常见组合如下:
初期感冒症状(鼻塞、轻咳) 肺俞、大椎。
恢复期(乏力、久咳) 肺俞、脾俞、足三里。
RSV的预防——构筑多重防线
预防是应对RSV的关键,目前已有多种预防手段,可分为通用措施与针对性措施。
1.通用预防措施
- 勤洗手: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,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(酒精含量≥60%),是最关键的预防手段。
- 避免接触:RSV高发季节(通常为秋冬季),避免带婴幼儿前往人群密集、通风不良的场所(如商场、游乐场)。
- 不随意触摸面部:教导儿童及成人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眼睛、鼻子、嘴巴,减少病毒侵入途径。
- 做好表面清洁: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或75%酒精擦拭门把手、玩具、桌面、手机等常接触表面,降低环境中病毒残留。
- 患病时居家隔离:若自身或家人出现感冒症状,应居家休息,避免接触婴幼儿、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,防止病毒传播。
2.针对特定人群的预防
目前已有针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RSV疫苗获批,建议该人群(尤其合并心肺疾病、糖尿病、免疫力低下等基础疾病者)咨询医生,评估后接种,进而帮助降低RSV相关下呼吸道疾病(如肺炎)的发生风险与重症率。
(注:本文仅为信息分享最专业的股票配资,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、治疗及建议。如有健康问题,请及时就医。)
发布于:北京市配配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